3月16日下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雷少博士做客“港博讲坛”第41期,带来题为《浙东海岛盐业考古探索——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的发现与研究》的专题讲座。作为宁波大榭遗址考古执行领队的雷少,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了我国盐业考古的概况,并引用一手发掘资料,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运用大量的现场照片和演示图表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大榭史前盐业遗址的考古发掘..
2月6日下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老师做客“港博讲坛”第40期,为我们带来了专题讲座《尘封·沉思——宁波史前考古历史、现状与前景》。孙国平老师首先为听众讲解了考古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循序渐进地为大家介绍了中国考古和浙江考古的发展历史,进而向听众展示了了浙江地区史前遗址的分布情况和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在此基础上,他通过对宁波地区的地理位置..
1月12日上午,作家樵夫做客“港博讲坛”,带领大家与遗存对话,一起探寻美丽的宁波古村落,寻找属于我们生命过往中的乡愁与记忆。樵夫老师以宁波古村落的物质文化为背景,以宁波古村落许家山村、龙宫村、岩头古村、方家河头村、李家坑村等例,简要地讲述古村落的概念,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怎样去欣赏古村落的人文历史之美,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传统文化才能在这些古村落里让心灵与万物碰撞。散落在四明大地上的..
12月19日上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斌先生做客“港博讲坛”第38期,为我们带来一场《河姆渡人的艺术与信仰》的专题讲座。刘斌所长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江浙沪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已取得的考古成果,并通过横向对比展现了河姆渡文化在艺术门类和意象方面的丰富程度。接下来刘所长通过对腰沿陶釜、陶支脚、陶器座、陶方钵、龟形陶盉、鹰..
12月18日上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和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名誉馆长潘守永教授做客“港博讲坛”第34期,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遗产、社会发展和博物馆:人类学与民族志方法之应用》。潘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人类学的相关定义,并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当代人类学关于遗产与博物馆的主要理..
11月23日下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夏保国先生应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做客“港博讲坛”第37期,作《颛顼“绝地天通”与凌家滩“龟卜”》的专题讲座。颛顼“绝地天通”历来被视为原始宗教的重大改革,夏先生从文献学、民族学等角度来解读其丰富的内涵。他首先从颛顼史迹切入,向听众介绍了五帝世系和五帝传说中的颛顼事迹..
11月22日下午,“港博讲坛”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甫做了一场题为“青田石雕的收藏与赏析”的专题讲座。 上午的“芝田游刃——青田石雕艺术展”让大家对青田石雕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精美的石雕作品因材施艺、因色取巧的特色让市民大开眼界。下午的讲座,周金甫大师凭着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与现场观众进行亲切交流。从认识青田石、青田石的雕刻工艺、青田石雕的价值组成、石雕工艺品的收藏与保养等方面全..
10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贾笑冰应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做客“港博讲坛”第35期,作题为“丝绸之路的史前基础—新疆温泉县呼斯塔遗址的发掘与研究”的专题讲座。 贾老师首先从张骞“凿空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形成说起,向大家介绍了博尔塔拉河流域位置、区域考古调查,呼斯塔遗址遗迹分布状况及目前为止的考古发掘成果。贾老师认为通过呼斯塔遗址的发掘,对建立..
8月18日,“港博讲坛”邀请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秘书长蔡琴,作了题为“异趣同辉-外销丝绸艺术”的专题讲座。 外销绸什么概念?蔡馆认为,应该是18、19世纪前后,中国专为出口而设计、生产,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的织绣品。这些既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和审美趣味,又散发着西洋异国情调的外销丝绸,不仅柔曼华美,而且也是18、19世纪中西海贸背景下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
为配合今天开展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特展,下午,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在港博报告厅进行了一场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讲座。讲座内容契合社会热点,有文又有史,受到市民欢迎。魏馆以“七海扬帆——中国古代船舶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从“陆路海陆——中国联系世界的纽带”、“交市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