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斌先生做客“港博讲坛”第38期,为我们带来一场《河姆渡人的艺术与信仰》的专题讲座。刘斌所长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江浙沪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已取得的考古成果,并通过横向对比展现了河姆渡文化在艺术门类和意象方面的丰富程度。接下来刘所长通过对腰沿陶釜、陶支脚、陶器座、陶方钵、龟形陶盉、鹰..
12月18日上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与博物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和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名誉馆长潘守永教授做客“港博讲坛”第34期,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遗产、社会发展和博物馆:人类学与民族志方法之应用》。潘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人类学的相关定义,并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当代人类学关于遗产与博物馆的主要理..
11月23日下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博士后、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夏保国先生应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做客“港博讲坛”第37期,作《颛顼“绝地天通”与凌家滩“龟卜”》的专题讲座。颛顼“绝地天通”历来被视为原始宗教的重大改革,夏先生从文献学、民族学等角度来解读其丰富的内涵。他首先从颛顼史迹切入,向听众介绍了五帝世系和五帝传说中的颛顼事迹..
11月22日下午,“港博讲坛”邀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金甫做了一场题为“青田石雕的收藏与赏析”的专题讲座。 上午的“芝田游刃——青田石雕艺术展”让大家对青田石雕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精美的石雕作品因材施艺、因色取巧的特色让市民大开眼界。下午的讲座,周金甫大师凭着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与现场观众进行亲切交流。从认识青田石、青田石的雕刻工艺、青田石雕的价值组成、石雕工艺品的收藏与保养等方面全..
10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贾笑冰应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做客“港博讲坛”第35期,作题为“丝绸之路的史前基础—新疆温泉县呼斯塔遗址的发掘与研究”的专题讲座。 贾老师首先从张骞“凿空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形成说起,向大家介绍了博尔塔拉河流域位置、区域考古调查,呼斯塔遗址遗迹分布状况及目前为止的考古发掘成果。贾老师认为通过呼斯塔遗址的发掘,对建立..
8月18日,“港博讲坛”邀请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秘书长蔡琴,作了题为“异趣同辉-外销丝绸艺术”的专题讲座。 外销绸什么概念?蔡馆认为,应该是18、19世纪前后,中国专为出口而设计、生产,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的织绣品。这些既洋溢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和审美趣味,又散发着西洋异国情调的外销丝绸,不仅柔曼华美,而且也是18、19世纪中西海贸背景下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
为配合今天开展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特展,下午,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在港博报告厅进行了一场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讲座。讲座内容契合社会热点,有文又有史,受到市民欢迎。魏馆以“七海扬帆——中国古代船舶与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从“陆路海陆——中国联系世界的纽带”、“交市于海—..
6月23日上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文物摄影师、前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资深编辑、前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杂志》编辑任超做客“港博讲坛”第31期,为我们带来一场《好古游方——山西国保聚》的专题讲座。文物摄影师任超在讲座开始先为大家介绍了高清幻灯放映的基本情况,以及反转片在文物摄影中的应用、其与数码摄影的区别及优劣对比。接下来他为大家放映了涵盖山西五台县南禅寺、佛光..
5月19日,“港博讲坛”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主任李天纲教授,作了题为“维多利亚时代初期英国铜版画中的中国形象”的专题讲座。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是大英帝国最为辉煌的时期,即使在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的鼎盛时代,英国和欧洲并不轻视中国文化,这在英国19世纪关于中国题材的铜版画中表现出来。讲座中李天纲教授不仅为大家介绍了这批铜版画产生的由来,还结合..
4月1日下午,中国港口博物馆邀请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陶瓷考古与艺术研究所所长秦大树教授做客“港博讲坛”第29期,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井里汶沉船的发现与研究》。 井里汶沉船是2003-2005年,德国的打捞公司与印尼的有关机构合作,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北岸井里汶外海一百海里的地点、54米深的水下打捞出水的一艘10世纪中后期(968年)的沉船。秦大树教授首先引用德国发掘者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