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下午,港博讲坛64期邀请到了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宁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如安为我们带来2020年第一期讲座——《宁波古代饮食诗歌》。张教授学术涉及面宽广,长期从事浙东文化研究,出版了诸多著作。其中就有由宁波历代诗人留下的三四千首饮食诗编成《宁波历代饮食诗歌选注》。本次讲座张教授就以此书为基础,带领听众从诗歌中品尝宁波滋味。围绕诗歌,张教授对其进..
11月28日上午,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田野考古领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陈列部研究员、也是荣获2018年度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的“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策展人彭学斌做客第63期港博讲坛,为我们带来“《史记》与大西南青铜文化”的专题讲座。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彭学斌老师播放了展览“盛筵”的宣传视频,让无法亲临现场的听众也能够了解到这一精品..
展览陈列是博物馆的基础工作之一,这次的港博讲坛为大家带来的是两期关于展览设计的讲座。10月25日上午,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陈同乐先生做客港博讲坛第61期,为大家带来的了《何以为展——博物馆陈列策划与设计》讲座,陈同乐先生曾主持设计或参与南京博物院、山西博物院、甘肃博物馆、中国珠算博物馆、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等大型陈列展览。设计作品曾获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最佳形式设计奖。..
本次讲座邀请到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照根先生,张所长通过全面总结和展望,将2016年5月-2017年年底进行为期两年的太仓元代遗址考古发掘并结合自身多年的考古经验全面的进行介绍。该考古项目于2018年2月26日,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并最终获得国家田野考古二等奖(一等奖多年空缺)等多项考古大奖。该遗址是江南地区元代考古的重大发现,是太仓历史上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
8月30日上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长郑君雷先生做客港博讲坛第58期,为我们带来《汉代边疆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专题讲座。为了让听众们更好地了解讲座的主要内容,郑老师在第一部分的序言中详细讲解了汉代边疆的形成、划分以及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背景。讲座将汉代的边疆地区分为东北边疆(西北朝鲜和辽宁)、北方边疆(内蒙古中南部和河西走廊..
提到荆楚文化,人们常常会想到工艺精湛的青铜器、绚丽多姿的漆器、神奇瑰异的缣帛画……湖北作为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遗存。7月31日上午,港博讲坛邀请了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蔡路武研究员为我们带来《湖北出土瓷器及中外文物交流见证》的专题讲座。蔡路武主任,国家文物局文物进出境陶瓷类责任鉴定员、湖北省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古陶瓷学会第四及第五..
5月21日,港博讲坛第56期邀请广州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邓玉梅女士,做《当中国瓷遇上西洋风——清代中国外销纹章瓷解读与赏析》专题讲座,前来听讲的有宁波市“教育与社会科学学科组”的领军和拔尖人才,文物爱好者和市民朋友们。 中国外销纹章瓷作为外销瓷的一个重要类别,因瓷器上绘有欧洲个人、家族、皇室、社团、公司或城市的纹章而得名,以其纹章平面和立面的可塑性而广受欢迎..
5月18日上午,港博论坛邀请到了文物鉴赏家王牧为我们带来了《艺境巅峰——古代铜镜鉴赏》专题讲座。王牧,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古代青铜器,对古代铜镜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发表了《东汉贞夫画像镜考释》、《关于神兽镜的若干问题思考》、《五代吴越国的线刻铜镜及相关问题》等相关论文。讲座一开始王老师以浙江境内闻名遐迩的会稽镜及湖州镜为..
4月28日上午,安徽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张钟云先生做客第54期港博讲坛,为我们带来了《徽派古建筑特征和保护利用探讨》专题讲座。张钟云先生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系,现任安徽大学考古学硕士生导师、安徽省社科院专家组专家,长期在安徽省从事考古遗址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对徽派建筑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为了让听众更好的理解徽派建筑中的文化内涵,张院长首先介绍了徽州和明清时期徽商的社会背景。除..
3月5日下午,“港博讲坛”联合“九峰讲坛”荣幸邀请到郑玫博士为我们带来《时间管理与工作技巧提高》主题讲座。郑玫,作家,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浙江省宁波市政协委员,并任中国港口博物馆海外代表等职。2008年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商学院聘为研究员、客座教授。讲座一开始,郑玫博士通过分析了生活中各种时间浪费的案例,探讨了如何有效运用时间,降低变动性,并分享了四种时间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