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资讯|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精确分众,展教结合——走进 “神奇宝‘贝’:海贝家族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8-19 09:18:18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2020年7月31日,由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主办的“神奇宝‘贝’:海贝家族的故事”临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开幕,展览中近2000件贝壳标本和相关文物,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神奇而多彩的贝类世界。与博物馆往年暑期推出的针对少年儿童这一受众群体策划的临时展览不同的是,“神奇宝‘贝’:海贝家族的故事”拓展了展览教育的理解维度,使参观者充分融入展览并收获展览之内以及展览之外的所得,实现了观众认知自然,并进一步认知自我。

  一、强调“参与式”互动体验的内容策划

  在整个展览体量中贝类的自然科普知识展示仅占了内容及空间体量的二分之一,即第一、二单元海贝的生存秘密(介绍了海贝的演化、生存环境、生产繁殖、摄食等内容)、海贝大家族(通过近两千件贝类标本展示,详细的介绍了其分类)。从而留下了更大的展览空间去拓展由“贝类”产生的联想,即第三、四单元贝类与人类(介绍了贝类在食品、货币、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展示了贝类与人类的息息相关)、贝壳里的科学奥秘。特别在展厅内设置创想空间,在该空间中少年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体验项目,为孩子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整个观展过程:提问——观察——互动——解答——再提问——联想与思考,使参观者全程高度参与。如在序厅中(图1)就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动物才算是‘贝’类呢?身体柔软的就是‘贝’类吗?有坚硬外壳就是‘贝’类吗?”,同时翻板让参观者判断鲍鱼、海参、藤壶 、乌贼、蜗牛等是否属于贝类。当多数参观者不能做出正确判断时,必定激发了他们的观展欲望。在第二单元尾部设置了一面翻板“问题墙”(图2),提出了更多关于贝类联想的问题如“贝壳是怎么移动的?海螺里真的有大海的声音吗?为什么小螺号可以吹?为什么蛞蝓没有壳?没有壳怎么保护自己?”等十余项问题。在第四单元中“看,海螺中螺旋的秘密。听,螺壳中大海的声音”。通过放大镜观察,通过拿起实物螺壳聆听,向参观者再次提问,引发其联想与思考。

11.jpg

 

22.jpg

  二、注重少儿无障碍观展的形式设计

  在展览空间的设计上,策展人强调了展览的“参与性”。参观者从壳口造型的入口进入展厅(图3),通过较为开敞的第一、二单元后,第三单元空间开始收紧,直至更为窄小的第四单元,参观如同进入海螺的内部空间,使参观者的空间感受充满了变化。信息版面的设计形式多样,问答互动式、平面立体化、平铺式、立版式、吊挂式等。如第三单元“贝类与人类”的图文知识信息展示墙面特别设计了“小拱门”造型,少儿在观展过程中可以优于成人在展墙之间拥有自己的参观流线,增加了少儿观展的趣味性(图4)。展览针对儿童设计了友好的参观视觉高度,信息版面、展台、操作台、观影区座椅等充分考虑了少儿的身高及视线高度。文字信息设计直白易懂,主要标题标注汉语拼音,辅助儿童自行阅读。照明设计中提高了整个展厅的照度,使展厅空间明快通透。这些细节设计使青少年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更加轻松,也更有利于摆脱对家长的依赖。

33.jpg

 

44.jpg

  在展览的平面设计上,色彩运用明快、活泼,图形设计生动、令人愉悦。博物馆还邀请插画师绘制了一批贝类插画。这些元素的运用丰富了展览的视觉感受。单元版面运用色彩纯度较高的撞色设计,图形概括易读,视觉冲击力强。信息版面设计了清晰明确的阅读序列编号,使少儿轻松掌握展览内容的逻辑关系。细心的策展人还把展览的参观指南设计成了一本儿童绘本,并兼顾了游戏学习手册(图5),成为可以免费从展览中带走的观展纪念品。

55.jpg

  三、激发少儿创想的教育活动延伸

  展厅内设计了“创想空间”社教活动区域(图6),区域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以及贝类活体观察箱。与展览的内容紧密结合,从实践性、趣味性、科普性和艺术性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五大活动板块,包括组装阿基米德提水机、贝壳的主要成分实验、探秘潜水艇、绘制黄金分割螺线、贝壳艺术创想等。这些活动都围绕软体动物,充分考虑到孩子们不同的兴趣领域,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美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孩子们能够通过互动,及时地反馈和处理在观展中获取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让知识有机地流动起来并达成内化,让孩子们勤学活用,真正有所收获(图7)。展览之外还延伸了科普讲座、知识竞赛、少儿绘画比赛等活动。通过与展览相对应的社教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在实践中拓宽他们思想的维度,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66.jpg

 

77.jpg

  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特征和学习特点,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呈现陈列,做一个分众精确又包容友好的展览。同时将教育活动充分融入展览,进一步优化博物馆的教育手段,提升博物馆教育与展览在空间、主题和形式上的密切度。于是,青少年观众的成长“参与”到了博物馆的发展,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了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观、观察方式和思维方式,这是“参与式”博物馆建设中展教结合的实践,这也是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