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讲坛| 我与港博同成长
港博讲坛:上山文化与稻作起源
发布时间:2023-07-14 15:14:27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的农业起源地之一,水稻的种植历史悠久,但具体早到何时,说法不一。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上山遗址,此后多年共发掘20余处上山文化遗址,并陆续发现了1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上山文化考古成果证明这里可能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

  7月13日下午,第104期“港博论坛”我们邀请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的主要发现者蒋乐平带来《上山文化与稻作起源》讲座,为大家介绍上山文化的发现、命名和上山文化遗址群的内涵特征,上山文化的稻作与定居证据等内容。

11.jpg

  跨湖桥遗址的发现突破了浙江新石器文化旧谱系,它的一些文化成就与河姆渡文化完全不同,可以自成体系,命名为跨湖桥文化,以此为基础,上山遗址被发现后,很快确定了属于上山文化的考古学内涵。

  讲座介绍了上山文化的基本概况:年代、重要遗址及出土的主要器物等。上山文化初步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最早期距今约10000年前后,最晚期距今约8500年前后,研究者认为其后便是跨湖桥文化的开始。出土器物以石器和陶器为主,中期发现了部分彩陶,是类似跨湖桥文化的符号化图案的乳白彩红陶器,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彩陶。

  随后讲座着重说明上山文化作为稻作文化的证据链,包括栽培驯化证据(通过小穗轴观察、水稻植硅体、米粒的长宽比参数等)、碾磨脱壳的加工证据(通过石磨盘和石磨棒的发现)、收割工具的证据(通过片石石器的发现)、食用证据(通过谷糠的发现)等,此外,上山文化中期还发现了用米酿酒的证据。

22.jpg

  稻作农业的出现为定居提供了保证,定居性质的环壕、环壕和中心土台的组合、排柱式房基和沟槽式房基等证据表明上山文化居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定居的生活更加稳定,促进了人口增长,上山文化遗址群成为早期新石器时代最大的遗址群。

  讲座最后做了简短的总结:相较于长江中游同样显露若干稻米信息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上山文化有三个显著不同的特点。第一,上山稻作包括栽培、收割、脱粒加工和食用的系列内容,一种崭新的农耕行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第二,走出洞穴,占领、定居于新石器时代活动中心的旷野地带,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真正开始;第三,上山稻作是一种没有中断并出现稳定进步的文化现象,随着上山文化的发展而传播。一种生业经济行为,与一个群体的生存与繁衍,发生了真实的关系。这一遗存信息及其传递的文化意义,超越了早期穴居遗址的时代属性和历史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