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精品| 捐赠展示| 藏品数据库
坚守公益特性 强化社会服务
发布时间:2015-04-21 08:58:17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博物馆是代表公众利益并致力于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为公众和社会的需要服务,应该成为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3月20日,第659号国务院令公布的《博物馆条例》将正式施行。《条例》以第四章整章的篇幅,突出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对博物馆更好地体现服务性、公益性,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认真学习贯彻《条例》,强化服务意识

  《条例》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水平。在规范博物馆的开放时间、陈列展览主题和内容、鼓励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条例》指出,博物馆应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接受能力,组织讲解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保障未成年人文化权益。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全方位的服务与教育体验活动,将是今后博物馆社会服务的方向。

  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条例》第三十五条首次就博物馆与教育主管部门结合、与学校合作进行了明确规定;第三十四条就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首次明确了教育活动对社区教育的覆盖。在临展、特展的配套社会服务方面,第三十条规定,博物馆展览需开展生动的讲解服务及相关活动。在日常教育服务方面,第三十二条规定,博物馆需对不同群体尤其是未成年人开展差异化教育活动。认真学习《条例》,并加以贯彻落实,是文博界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必须解决认识问题。博物馆是公益性的服务单位,应该属于直接面向公众的现代服务行业,我们要明确认识到,它的服务对象是全社会的公众。

  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服务,博物馆首重的应是教育功能、服务功能。要考虑公众的参与性,特别是钱少又量大的青少年,他们既好奇又好动,主动求知欲强,因而要有较多的互动性项目;要考虑服务的简便性,关注年迈需体贴照顾的银发族,他们希望得到舒适安全的服务;要考虑多数观众的文化休闲目的,在需要的地方,设置较多的休憩场所;要考虑残障人等特殊群体,为他们建设无障碍通道,安排特殊的讲解服务。

  好的博物馆服务,一定是依赖于博物馆满足公众要求的程度,依赖于博物馆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近年来,江苏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南京博物院为龙头、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特色、鼓励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整体格局。我们坚定维护博物馆的公益特性,充分考虑公众利益,强化博物馆的公众服务意识。

  二、做好展览及服务,以公众需求引领发展

  博物馆高质量的服务首先体现在有好的文化产品——展览上。这是博物馆为公众乐于前往并趋之若鹜的真正动力。博物馆以历史、艺术等不同类别的藏品为基础,以展览展示为主要内容实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办好展览是博物馆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服务社会的基本内容。

  首先,展示内容应多元化。博物馆应采取多种展览形式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展览内容应考虑观众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虽然各博物馆定位不同,但多元化理念对任何博物馆都是必要的。博物馆应尽可能包容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明与传统。事实证明,那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展览往往就是多元文化的生动结合。

  其次,表现手段应多样化。陈列展览要以特有的语言向观众传达知识和信息,这就是陈展形式。展览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有效突出陈列主题。要使观众不仅从视觉,而且从听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来摄取信息,获得文化与艺术的享受。

  第三,要在展览中为观众提供更多服务。南博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面对多需求的成年观众,通过专题导览,引导其“耳听、眼看、手动、心跳”,赋予他们不一样的博物馆体验。面向中学生群体,鼓励他们从兴趣出发,参与“中学生文博夏令营”等活动。面对小学生群体,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不怕虫虫过端午”、“到南博过中秋”等活动已成品牌。面对幼儿群体,“儿童古代智慧体验室”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有“小小考古家”“智慧七巧板”“九连环解锁”等动手游戏,还推出了“文物修复”“江南水乡”等特色活动,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讲述中国智慧、江苏故事。

  三、实践南博:从“社会教育”到“社会服务”

2013年11月,南京博物院改扩建工程正式完成并向公众开放。我们认识到博物馆服务职能的重要性,率先在国内将“社会教育部”更名为“社会服务部”,强调教育的“自愿性”和服务的“全面性”。2014年,南博接待观众225万余人次,其中16-30 岁的参观者占69% ,观众平均逗留3 小时40分。新南博广受欢迎与好评。

  第一,结合展览与专题活动,举办特色专题活动。结合展览与大型活动,开展了策展人解读、艺术体验等差异化活动。如配合“国际博物馆日”,围绕“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主题展,举办“它从哪里来”活动,详解古代灯具、炊具、茶具、酒具等的演变脉络;举办“文物库房开放日”活动,引导公众全面理解博物馆;开放服务视障人士的“博爱馆”,让视障者通过语音解读、复制品触摸等感受中华文化魅力。配合“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进行射箭、投壶、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比赛。结合“铜塑美国西部”展,推出雕塑创作演示、印第安人羽毛头饰制作等活动。

  第二,针对不同群体,举办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推出“青少年人文历史之旅”,举办“中学生文博夏令营”,在轻松又神秘的氛围中带观众“考古探索地域文明”。“传统工艺体验”活动以非遗馆为依托,邀请传承人开设惠山泥人制作、传统中国结编织等手工课。“艺术品小鉴赏家”活动专为“大龄”儿童设计,追寻历史足迹、探求工艺奥秘、重现古代礼仪,引导孩子们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第三,针对传统节日,推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在中国传统节日举办民俗体验活动,在母亲节、七夕节等“时尚”节日也适时推出主题活动。母亲节,邀请80对母子参观南博,教孩子制作3D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和祝福;七夕节,与媒体携手推出“卫爱一生”爱情老照片征集活动,并在数字馆屏幕上滚动播放照片,和观众分享爱情故事。

2014年,南博策划教育服务活动200余场,做到每个展览都有公众讲座、专题导览和教育推广活动。

  南京博物院将以《条例》的公布实施为新起点,全面强化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与延伸服务,精心策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更多民众走进博物馆,看懂展览、理解文明、认知传统、爱上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