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精品| 捐赠展示| 藏品数据库
对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04-22 09:32:43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文化产品开发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文化产品的开发既能填补博物馆、纪念馆的缺环,又能延伸博物馆职能,充实其内涵。因此撰文浅述文化产品开发的思路,供同行参考。

    文化产品开发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可采取吸纳社会资金,共同投资文化产品的开发和研究,知名度极高的文化品牌,要及时到国家工商部门注册,保护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武汉中山舰博物馆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他们抓住中山文化的特色,以弘扬中山精神为核心,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了“中山舰”商标。中山舰博物馆的系列产品创意始终贯穿中山舰元素,针对不同层面的消费者研发适合各年龄段的相关产品。他们与武汉市汇康旅游用品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中山舰”舰模、中山舰纪念邮册、纪念银币,以及“中山舰”矿泉水、白酒等共计一百多个品种,倍受港澳台及海内外人士的普遍欢迎。

  文化产品开发要成立专门的文化产品开发研究部门,部门负责人,采用自荐和选拔的方式产生,该部门负责人必须具备一定文博专业知识和有着极其敏锐的市场意识,而且懂得商品经营和管理的复合人才。在文化产品开发中施行奖惩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人给予重奖。

    要调查研究游客和受众的心理,研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有资料显示:“2007年9月,伦敦大英博物馆推出“秦始皇中国兵马俑特展”由于借展费高达30万英镑,不少人担心这是桩亏本的展览,然而,馆方配合展览制作的明信片、文具、文物模型,以及与兵马俑有关的系列纪念品,在展出期间仅此收入,较轻松赚回了借展费用。借此我们可以触类旁通,深化创新理念。文化产品研发出来后,不能仅仅依靠场馆坐地销售,还可以利用网络和社会销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网络发布产品信息,开通网络销售平台,满足世界各地需求。另外还可以采取布点联合经营,集聚多个相关产品,在旅游区、和同行兄弟馆内多点销售,保证文化产品的购买力,形成良性循环。

    一般来讲,商品百分之三十是包装印象打动消费者,消费者颇为看重商品的外包装,而博物馆、纪念馆文化产品相比市场其他同类产品,竞争力则体现在它具有更高的人文和科技含金量或附加值。较高的含金量或附加值不仅意味着更高的利润,同时也是博物馆教育、传播多项职能的延伸,有着潜移默化的无声效果。在实际操作中,要有效地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博物馆、纪念馆名称、LOGO形象融合其中。博物馆和纪念馆品牌优势,人文情怀物化为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结合免费时代,注重观众想法,满足多层面人群需求。据了解,湖北省博物馆将文化产品的服务对象细化为机关团体、大专院校、国内外旅游者、普通市民等不同人群,从而对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进行定位,将开发的文化产品细分为高、中、低不同档次。根据其购买实力设计出适合各类人群的相应文化产品,由于调研充分,市场部所设计的越王勾践剑、小型编钟、漆器、瓷器、领带、U盘、扑克、丝巾、文具等商品,实用性强,地域特色浓郁,上柜商品供不应求。

    观众参观完展览后,往往余兴未了,会对某件展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若有配套的文化纪念品,即可将兴趣转化为消费,留住观众的心,满足他的文化需求,为了迎合观众的购物需求的心理,我们可以免费发放一些刚开发出来的产品,配合社教部门举办系列的文博知识活动来为新开发的产品找到推广的渠道,同时也为博物馆的产品开发事业推向社会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将博物馆文化带回家,这样的结果,实现了我们期盼已久的回眸历史、传承文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