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精品| 捐赠展示| 藏品数据库
渔山清代古沉船:埋在海底的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12-05-14 13:38:19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渔山小白礁沉船发掘是我国重大水下考古项目之一,填补了省市考古史的空白,将极大地促进水下文物保护、发掘、修复、展出等事业的发展,并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更多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昨天,我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在渔山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启动仪式现场表示。目前,国家相关部门的760万元考古发掘经费已全部到位,全国各地将有三四十名专业考古人员参与项目,其中宁波将派出六七名最优秀的潜水考古员进行水下发掘工作。

  海上丝绸之路遗落的明珠

  渔山小白礁沉船遗址位于象山东南渔山海域。渔山海域在古代宁波海上贸易的主航道上,当地交通志就有沉船记载,埋藏在大海中的文化遗产是个无形的宝库。

  2008年开展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时,渔山古沉船的线索首次被发现。2009年进行了重点调查,通过与当地知情渔民一起出海确定方位,用声纳探测,根据探测结果潜水探摸等一系列技术手段,终于确定了沉船方位。

  据了解,渔山沉船是艘纵横构架的尖(圆)底木质海船,船体保存较好,考古队员潜水探摸时,可见龙骨、肋骨、隔舱板、船底板等构件,随后出水了瓷器、铜钱、石板材等各类文物473件。该船以运输宁波本地特产的梅园石材为主,瓷器多为青花,还有少量五彩、酱釉瓷器。据此船所载货物特征推断,这是一艘清代晚期的远洋商船。

  倾全国顶级专家之力修复

  渔山沉船发掘是国内考古力量共同参与的项目,发掘由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开展,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参与合作,同时调集全国水下考古与科技保护力量共同进行。其中,今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将实施船载文化发掘与船体测绘、采样鉴定、保护方案编制等工作。2013年实施古船船体打捞。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后,还将向国家申报古船船体科技保护复原项目,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内边修复边展示。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今年开展的类似水下考古项目还有南海Ⅰ号、南澳Ⅰ号,与其他项目相比,宁波的渔山沉船有其特殊性,比如沉船位于22米深的水下,水下清晰度很低,船体破碎朽烂严重,基本不可能整体打捞,只能拆分后一块块打捞出水。

  据了解,沉船出水还面临着修复和保护问题。相关负责人表示,船体木制件的保护在全世界都是个难题,有的国家打捞一条沉船光修复和保护就要花上10年。此前,我市考古人员曾有成功修复和义路南宋沉船的经验,但对海底沉船保护还缺少经验。目前全国考古专家正研究海底古沉船的修复保护技术,渔山古沉船出水后,将实施现场保护、过渡期保护、脱水、脱盐、修复、定型等一系列技术性手段。经修复后,这艘古沉船有望在北仑港口博物馆永久入户,成为铭记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历史见证。 

        (来源:宁波日报 记者 王 路  201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