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精品| 捐赠展示| 藏品数据库
寻找海上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1-03-10 09:46:30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ÖйúÉ̱¨ 
  (新闻周报2004年4月27日报道)广西一项考古发现揭开了又一条海上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尽管之前已有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被发现,但仍不能减弱人们对这里的好奇。

  从这里出发的航路直抵非洲

  有如灰姑娘的故事一样,近日,广西合浦县石湾镇大浪村委古城头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忽然身价倍增——广西考古工作者在这里的一个重大发现,使只有文字记载和通过一些出土文物来推测证明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合浦港“浮”出了地面,呈现在2000多年后的阳光之下。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中国出口船舶“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开航”。在这海上丝路最早的记载中,汉代合浦港是对东南亚、南亚贸易的主要港口,这条从徐闻、合浦出发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是我国正史记载的最早远航航线,成为以丝绸为象征的中外海上贸易重要通道之一。

  头上是2004年4月7日的夕阳和天空,脚下是静静的西汉古港,记者禁不住“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可以想像,一艘满载着中国丝绸茶叶和瓷器的远古商船,从这里启航,穿越印度洋,经过红海,途经北非,继而辗转欧洲大陆,又从那里横跨大西洋,最终抵达美洲大陆。这样的航程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很了不起的海上壮举。

  与现代港口相比,这2000多年前的码头显得有些“小气”。码头位于古城头村“大浪古城”遗址的西门,经过2000多年的变迁,已深埋在一片茂密的竹木林中。码头长约8米,东面与古城城墙边相接处宽3米,伸入古河道最宽处为5米。在其背水面,考古人员还发现两个相隔1米、直径约20厘米的柱洞。从柱洞中残存的木屑分析,应是当时固定船只的木桩。码头地层叠压清楚,虽经漫长岁月,夯筑的弧形平台、台阶步级及其北面连着平台伸出江面的船步都清晰可见。船步与现代沿海沿江小港口的码头搭出水面的船埠原理是相同的。

  据广西“西汉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调查与研究课题组”成员、合浦县博物馆馆长王伟昭介绍,就当时的航海技术和条件而言,从合浦港到印度和斯里兰卡一带的往返周期要两年以上。另外,要寻找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的直接证据包括可能出现的沉船、进口货物等物证,还要往西做深入的考古发掘。但作为目前仅知的世界上第一个西汉时期的明确港口遗址,它的发现,结束了这一航线始发港“有史载无考古物证”的历史,为深入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国的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世界上最古老的码头只是一个大坑

  古城头村地理位置独特:从通往北部湾的干流南流江分流的周江,分流点在不到两公里外,流经村子西面。村里有一座文物工作者上个世纪60年代发现的大浪古城,为正方形结构,边长220米左右,城墙及城池(护城河)清晰可辨,东南北三面城池均为人工开挖,西面直接利用周江。古城年代不可考,因为在颓废的城墙上发现了修建的明墓,当年在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笼统地称为“明以前”。

  看到这个据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码头,记者当时有些失望:这个“大坑”就是大名鼎鼎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码头?在人们的心目中,港口应该是桅杆如林、万船云集才对。

  王伟昭馆长笑称这种想法只是现代人不切实际的想像。他说,“大浪古城”东南北三面为人工修筑护城河,西门码头与入海的古河道相连。由于当时制造技术的限制,不可能修造巨舟,为避免风浪,港口不

  “海上丝绸之路”超过“陆上丝绸之路”

  人们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开辟的东起长安、西到罗马的大陆通道,这条大陆通道有南北两条支线,通称为“陆上丝绸之路”。

  其实,还有两条丝绸之路鲜为人知。一条是“西南丝绸之路”,它由四川经云南过伊洛瓦底江,至缅甸北部的孟拱,再渡过亲敦江到达印度东北的莫帕尔,然后沿恒河流域转入印度西北,至伊朗高原。这条丝绸之路比陆上丝绸之路还要早得多。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广汉市发现了神秘的三星堆遗址,它距今约3000多年。遗址出土了一批与西亚和希腊文化相联系的文物。其中,有长142厘米的金枝,高约4米的 “神树”和大小不等的铜人、铜头、铜面具等。专家们认为,这些文物很可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时传入的。如果这一观点能够成立,则这条丝绸之路早在3000多年前就形成了。

  另一条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了。与茫茫沙海、驼铃丁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史料记载,它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海上丝绸之路至少有3个方面的优点:一是海路不像陆路那样容易受国家牵制,可以自由通航;二是中国东南沿海是丝绸、瓷器、茶叶的生产基地,又是造船、航海最发达的地区。如广州,不仅有大规模的造船厂,还具备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三是海上运输的运载量比骆驼之类的运输工具的运载量不知要大多少倍,而且运费低廉,尤其是运送陶瓷最为经济,所以也有“陶瓷之路”一说。 会直接建在海岸,而是建在连接海湾的内河旁,即使是唐宋时成为始发港的广州港、泉州港等,也无一不是建在靠海的河汊上。再说,西汉时期的人口也说明当时不会有“商贾云集,货如轮转”的繁荣。

  在大浪古城还有更激动人心的发现:从土质分析和采集到的大量陶片可知,古城只有西汉和明以后两个时期的人类活动遗存,中间有1000多年漫长断层。在正方形的古城中间点的探方内,从西汉文化层中出土了砺石(磨刀石)、建筑石构件和泥质陶片,这些陶片的几何纹饰纤巧繁缛、拍印清晰,与东汉墓甚至西汉晚期墓所见迥然不同;在探方底部,发现有22个完整的柱洞,几乎排列成对称的两组,间隔约4米,洞内大都含有炭屑、夹砂陶片或卵石垫底护边,考古人员判断是港口的配套设施——一种类似于“望楼”,用于报警、报时的大型建筑。

  泉州、宁波、广州、合浦之争

  近年来,“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不断升温,与此有关的港口、城市,如广州、宁波、泉州、合浦、徐闻一直都在争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地位。但是,由于地质的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千年古港身藏何处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福建泉州就开始大力宣传开发“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优势,召开多次专家论证会,并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认和支持,直接与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通商国开展商务和旅游往来。

  在争夺始发港的同时,泉州、宁波、广州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广州市有关部门领导捷足先登,将一份精心准备的文本《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亲自递交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手中。各有各的论据,各有各的优势。有专家认为应该从全局出发,各港口联合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才有成功的可能。这个建议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和肯定,不过最终我国将如何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港口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项目还并不明确。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人类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海外乃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与之相关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都十分关注。

  这或许就是近年来“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争持续升温的原因吧。(邬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