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我们根据省、市文物部门的工作要求,按照局党委的整体部署,继续以提高开放水平为目标点,以夯实保护基础为基本点,以创新运营机制为突破点,以打造活动品牌为着力点,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为全面推进我区文博事业再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管理、重惠民,博物馆运营水平持续提升
(一)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4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批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名,我馆成为宁波第一家国字号博物馆,六年艰辛申报终成正果。2016年港博总参观人数达35万余人次,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塔峙圃票证博物馆、梅山盐场纪念馆参观人数4万。其中青少年游客2万余人,提供讲解1040场。接待专家学者60余批次,接待省委夏宝龙书记等社会政要、中国社科院等业内顶级学者专家20余批次。配合“东方大港”景区打造,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成功创建3A旅游景区。打造“互联网+”智慧场馆,建立智能楼宇系统、智慧导览系统、智能业务系统,虚拟博物馆正式上线,微信公众号和APP交互平台得到推广。利用省级文保单位,建成开放梅山盐场纪念馆,助力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入选省首批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示范点。港博影响深远,今年被列为“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宁波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已成为我市重要文化名片和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支点。
(二)与时俱进,推进管理运营创新。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与港口博物馆合作建设模式体现优势,得到国家文物局高度认可。公共文化资源有效整合,科研机构长处得以发挥,实现互利多赢。充分发挥理事会实效,助力发展决策。11月在全省做典型发言,理事构成体现行业性和专题性的特色、“三位一体”有效制衡的运营机制、理事会主体实效和理事个体作用有效发挥的做法得到肯定。梅山盐场纪念馆、邵克萍艺术陈列馆、塔峙圃票证博物馆运营良好,博物馆总分馆管理机制初见成效,我区已基本形成“1+7”博物馆体系。港博公司充分利用资源,为参观者提供丰富的配套服务。港博文化商店经营规范,新开发文创产品40余款,国内首创“海上丝路游戏棋”,在商业广场举办产品发布会,成为业内亮点。承接2016年宁波国际马拉松官方纪念品设计开发,深受市民喜爱。推出文创微店销售平台,港博文创亮相首届宁波文博会、参展第11届中国(义乌)文交会,受到广泛肯定。承接白峰革命烈士纪念馆,建成开馆。港博因机制创新荣获第二届宁波创新营销奖。
(三)品牌惠民,不断丰富博物馆文化。举办《兰亭的故事》《笔墨当随时代——新金陵绘画特展》《楚风当歌——九连墩出土文物精品展》《来自侏罗纪——恐龙特展》《另眼相看——意大利摄影师马达罗镜头下的老浙江》、《坚定的木刻战士——邵克萍百年诞辰纪念展》等10期临时展览。《向东是大海——纪念郑和下西洋特展》荣获第十届(2015年度)浙江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我馆策展、布展能力受到广泛赞誉。创新社会教育模式,与国内优秀教育团队合作,成功策划举办“万物启蒙”夏令营第一季“竹君子”活动,根植传统文化,继承格物致知传统,唤醒孩子的工匠精神与人文情怀。“港博流动博物馆”先后走进北仑职高、梅山街道、北仑群创光电有限公司、富春社区。“港博讲坛”举办《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再认识》《从博多出土墨书陶瓷看宋日贸易》等共13期。举办“神奇的科技考古”“致敬屈原”“集装印象”等“我与港博同成长”青少年社教体验系列活动共51期。其中“模拟考古”项目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全省首届博物馆十佳青少年教育项目”称号。此外,还举办“古物鉴定港博行”第二季、 2期“探古寻幽”、第二届“多彩港博”青少年绘画比赛等活动。
(四)广泛交流,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北仑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港通天下”国际港口文化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历史视野下的港城互动”,6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港博,深入探讨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积极推动港口与城市的和谐发展,形成学术成果,传播“海丝”文明。与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香港海事博物馆、诺丁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近20家博物馆及学术团体进行学术交流。协办“科技考古宁波讲坛”2期,引进高层次专家开展业务培训。成功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博协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派员参加全国涉海博物馆馆长论坛、全省博物馆馆长论坛、“宜昌:从开埠到自贸区(1876-2016)”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加强高校教育科研与实习基地建设,承接台湾东吴大学7名大学生暑期实习和吉林大学博物馆学系32名学生来馆实习,开展策展、藏品整理、社会教育等工作。完成《航路致远——顾宗瑞创办泰昌祥航运企业百年纪念展》文本策划和固定陈列现当代部分改陈的文本框架编写。出版《中国港口博物馆馆刊》2期、《北仑文博》2期,完成《海濡之地——北仑史迹陈列》《向东是大海——郑和下西洋》等展览图录的编辑。“海防遗址”调查课题有序推进。
(五)强调规范,提高藏品管理能力。完成我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在线登录,共登录文物5530件(套)。新征集元鎏金铜胡人雕像、清银货船模型、明代万历铜胎掐丝珐琅花鸟纹盘等珍贵文物53件。受捐邵克萍版画、文献资料等藏品700余件。为梅山盐场纪念馆征集展品资料116件,为白峰烈士纪念馆征集革命文物20余件。修复陶瓷、纸质等文物59件,新完成377件文物信息编写和登记入账,完成38%藏品的科学上架。制定完善文物库房管理、文物提用、文物出入库等制度。开展库房安全自查,整改隐患,增加库房监控探头。及时做好库房管理人员换岗移交工作。
二、抓机遇、重基础,文物保护工作成果显著
(一)持之以恒,文物管理切实加强。瑞庐申报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核定公布梅山烽火台及备碶、隆记渔行(徐舫艇将军故居)、湖芳庙为第十七批区级文物保护点。推荐柴桥宁远堂民居、郭巨戴家聪睿房民居等13处民居入选宁波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开展新碶横浦村拆迁地块文物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保护意见。开展郭巨所城、柴桥老街不可移动文物专题调查,配合编制市级历史文化名村郭巨城中村、柴桥四合村及其他历史地段柴桥老街保护规划。划定小浃江碶闸群等3处省级文保单位、长沙汀庙等5处区级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完成3处省级文保单位的“四有”档案编制,制作梅山盐场盐田旧址等20处文保单位(点)保护标志说明碑。召开2016年度全区责任文保员会议,及时调整充实责任文保员队伍,表彰优秀文保员。继续实施“四级”文物巡查制度,开展春节和配合G20开展全区文物安全大检查,及时处理解决发现问题。
(二)夯实基础,文物修缮全力推进。镇海口海防遗址保护规划已进入招标阶段,组织实施宏远、靖远炮台临时性抢险加固及6处海防遗址环境清理,编制海防遗址修缮工程立项报告上报省文物局,组织编制镇远炮台维修及环境整治方案及镇远、靖远、宏远、平远炮台抢险加固方案。完成春晓刘慈孚故居、霞浦钟观光墓及井溪庙后大殿、柴桥山安堂修缮,组织实施柴桥钟观光故居、白峰徐家大院修缮工程,梅山张公庙后大殿修缮正在公开招标。完成编制霞浦陈华周家祠堂、大碶东岙山徐桴旧居(二期)、柴桥虞家后新屋修缮项目方案设计。启动编制梅山盐场盐田旧址保护利用方案和戚家山义成碶(蛟山阁)修缮设计方案。完成包氏宗祠、苏家大屋建筑材料搬运。
(三)抓住机遇,田野考古重大突破。被评为2016年度全市协助开展抢救性考古和水下考古先进单位。与市考古所联合开展大榭遗址、姚墅区域防洪建设工程、宁波穿山港铁路支线项目考古调查、勘探及抢救性发掘。其中大榭遗址是宁波单次发掘面积最大的遗址、宁波首次在海岛发掘的史前遗址、宁波首次发现史前时期的制盐遗存,入选浙江省2016年度重要考古发现。政协提案《关于要求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列入土地挂牌出让前置条件的建议》得到高度重视,与国土部门建立良好互动。目前,正在会同区国土资源分局、区规划分局划定北仑区首批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为今后建设项目选址和判定是否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提供依据。
三、抓作风、重学习,队伍建设继续加强。
(一)注重学习,防微杜渐抓作风。重视学习,每月召开理论学习会、民主生活会、制度解读会、业务讨论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廉政教育和作风建设,有效实施内部自查制度。严格执行省、市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落实“机关效能八项制度”,强化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制定完善财务采购、效能检查奖惩、文物征集、消防安全、施工管理、公务接待管理、差旅费管理、公车使用管理等各类管理制度。
(二)逐步完善,科学健康建团队。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3名(另有2名正在招聘程序中)、编外工作人员12名,任命办公室主任1名、副主任4名。调研编外用工待遇政策,得到区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建立部门例会、班子例会、全馆大会等各级会议制度。共有85人次参加各类业务讲座和技术培训。港博以全市第一名成绩荣获“2016年度宁波市文物信息报送先进单位”称号,赵锡连续六年获评市级优秀信息员。黄欢、周洁荣获2016年中国航海日论坛活动先进个人。陈芳芳获评2016年宁波市金牌导游、宁波市文明旅游形象大使。
(三)卓有成效,党团工妇聚人心。港博党支部荣获区文体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知识竞赛三等奖,组织全馆干部职工赴余姚祭扫四明山烈士陵园。港博团支部被评为“2015年度北仑区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薪火相传——2016年宁波市博物馆讲解员技能大赛”中团体铜奖,陈芳芳获得个人优胜奖,并被授予“宁波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单车骑行活动,增强当好甬马东道主责任意识。港博工会、妇联开展互助保障、“三八”节组织女职工摘草莓、女职工生育和家属生育慰问、探望住院职工以及对退休人员春节慰问等工作。
回顾全年的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与上级部门的全力支持分不开,更与每一位港博人的不懈努力分不开。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不足:首先是人才队伍不稳定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编制少、编外用工待遇低的情况依然严峻;其次在博物馆和文化公司的运行管理的规范性上还要加强;第三在学术研究、展览策划和藏品管理方面专业工作都亟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不辜负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社会各界对于港博的认可,想在先、做在先,多学习、多实践,争取通过努力,使我区的文博工作继续走在全市第一队列,使中国港口博物馆真正成为全国一流的专题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