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资讯|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青年力创新“港口生活周”,重构“港口式”文旅生态新场景
发布时间:2025-05-21 09:29:20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第15个“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2025港口生活周在中国港口博物馆重磅回归,今年港口生活周以“即刻更新”为主题,通过博物馆的叙事革新与文旅场景的沉浸再造,以青年力与创新力,聚焦博物馆文化的多元表达,构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的“港口式”文旅生态新场景。

99.jpg

  文化破壁

  从“文博考古”到“全民共创”

  5月17日早9点,陈琳从宁波市区搭乘“港口生活周”专线,一小时后抵达北仑春晓,中国港口博物馆再次化身青年“造梦场”。双线并行的《深潜纪元丨潮汐指令》实景解谜,将“水下考古实验室”的精密与“潜艇空间”的科幻感无缝衔接,每场近百位玩家在与NPC互动和较量中破解“潮汐密码”。被潜艇深深迷住的陈琳直言:“博物馆不再是静态展柜,而是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门。”

11.jpg

  三楼阳光大厅内,“潮起聚场——望潮行动经纬”项目更显破圈野心:这是由博物馆青年学者与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师生发起的共创,他们以港城生活为蓝本,将方言、海鲜、运输线等元素转化为艺术展陈。

66.jpg

  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品牌课程“有光课堂”本期走进一位离北仑最近的传奇“海贼王”王直,钩沉一段惊心动魄的海洋争霸往事,从发生在明朝宁波港的历史兴衰事件中,和青少年一起思考如何理解当下正处于十字路口的国际贸易纷争。

22.jpg

  “港口生活周”期间,港博还推出“少年博物说”与“少年博物写生”教育活动,经过专业讲解培训的26名小学生化身小小讲解员,在展厅内分段式为观众生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时组织20名小学生在展厅内对馆藏文物进行写生创作,通过艺术视角重新诠释文物价值。让儿童从被动参观者转变为文化传播主体,以童真视角重构文物叙事,通过“儿童讲解儿童听”的平视传播,增强同龄观众的文化亲近感,凸显了当代博物馆从“知识殿堂”向“教育平台”的转化,构建起“展教融合”的新型文化教育生态。


44.jpg


55.jpg

  “自2023年首次以‘生活周’的方式打开博物馆,我们一直想用生动的有趣的生活化的场景来吸引大家对博物馆的关注。”中国港口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推出的“有趣的博物馆”第二季,吸引了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内的15家国内“当红”博物馆的参与,“他们通过展示最受欢迎的文创,向宁波市民展示不同的博物馆的有趣的切面。”

110.jpg

  艺术无界

  博物馆里的跨媒介文化对话

  观涌舞台上,上海独立音乐人陆晨、南京乐队野外合作社、宁波本土音乐人还潮、虎啸春乐队主唱平三、诗歌音乐厂牌C.R.P宇宙电台|纺诗车间、全网粉丝量超过200万的自媒体⼈罗小罗等团队陆续登台演出,他们用音乐解构港口记忆,形成跨区域的青年艺术交流与对话。

112.jpg

  本地“金莺歌手”与大海线乐队以“时光”为主题,呈现一场充满在地情怀的音乐表达。持续不断的音乐演出,让青年艺术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共情”。

114.jpg

  艺术家李耳带来的水晶球、大环等流动艺术秀,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灵动的表演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为活动增添了别样的艺术魅力。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聚焦博物馆作为文化纽带与创新引擎的角色。今年港口生活周以“即刻更新”为主题,是对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回应,希望通过更新场景和形式,焕新开放水下考古展厅、潜艇展示园、观涌舞台等文艺现场,融合剧本解谜、戏剧演出、展览市集、音乐现场、旅游盲盒、匹克球体验等跨界元素,为大家打造一台流动式、沉浸式的文旅体盛宴。

  惠民引力

  共筑港口生活新范式

  生活周期间,中国港口博物馆AI馆员小集正式上线,以智能科技赋能文化传播;与新传统特色美食专业连锁的先行者“三关六码头”推出联名桂花米酿;携手国内知名文创品牌“动物星云”联名推出“东海福带”文创周边。现场海鲜市场主题快闪店模拟海鲜卖货摊位做场景搭建,沉浸式贩卖毛绒版海鲜渔货,新鲜感满满。

88.jpg

  12米长的集装箱打造成“北仑文旅盲盒”,2025份好礼引发排队热潮。当下国内炙手可热的博物馆冰箱贴,精心制作的文创产品,元素包含了多种城市元素,让市民拿奖拿到“手软”。

  游客队伍中不乏国际面孔,来自加纳的国际海员OFORI JUSTICE在户外广场上和同伴们打卡留影,体验非遗摊位,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北仑,直呼“在港口生活周上看到了不一样的港口!”

  港口生活周不仅为 “5・18 国际博物馆日”提供了“港口样本”,更以“青年化、国际化、场景化”的创新实践,推动港口文化从“货物枢纽”向“精神坐标”的价值跃迁。未来,中国港口博物馆将继续从不同维度对港口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展示,在创新与融合中,解锁博物馆的全新生活,也为公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全新的交互体验和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