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资讯|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入藏港博,这块古碑印证宁波“海丝”始发港地位
发布时间:2024-03-21 09:48:03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中国港口博物馆“浙海扬帆”临展正在展出,一块见证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的古碑惊现甬江南岸的道头街老宅。目前已入藏中国港口博物馆。

11.jpg

  近日,港博工作人员根据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在宁波北仑区小港街道的道头街附近征集到一块记载见证宁波为“海丝始发港”的史料碑刻《田亩碑》。此碑刻呈圭首,通高1.7米,宽0.78米,厚0.12米,梅园石质。全碑除碑底少数文字漫漶及碑中部分被香薰黑外,基本完整,文字清晰。上首阴刻碑名“田亩碑”。碑右起刻“渊德观田亩碑记”碑文为:“四明寺观皆置田亩,而闻名天下者,莫如阿育王寺之范的碑也。蛟川之渊德观创建于宋元丰元年,继以谏议大夫安焘、起居舍人陈睦奉使高丽取道明州,诣观祭龙神、海神。而后航海还朝,以观之香火田请朝廷可其奏,因拨官赐田四顷。事见鄧润甫“渊圣广德王庙碑记”,宣和五年诏,改“渊圣广德王庙”为“渊德观”以祀。

  三清上帝而祀龙神于殿旁,自宋迄元明历祀五百矣。沧桑既变,往事全非。至明之季年,观之衰替己甚,而其田已不可问,此则事深可惜也!

  闻之父老云:国初时观中已无道士,司启闭者,则观旁海云庵之僧也。至咸丰十一年,粤匪陷镇海,馆毁于兵燹。闻尝过其地惟见棒秽瓦砾,£己光绪四年,邑人士募资重建斯观,其规模之宏远,视前代有加。观既成,延杭之福星观主蒋师水林来住此观,师戒律森严冠于浙东西,方圆根者师之法嗣也,一日,言于众曰:宝殿既成而斋供有阙,何以垂永久...”

  落款为:“光绪十四年三月,里人沈开祥撰,郑钟麟丹书,主持方圆根叩募。”

33.jpg

  古碑的介绍及价值

  经港博专家查找史料考证,碑文中的渊德观原位于甬江北岸镇海招宝山下,曾是一座非常有名的道观。关于渊德观的创建本身就起因于“海丝”。史载:北宋元丰元年(1078),大宋朝廷委派谏议大夫安焘、起居舍人陈睦奉旨出使高丽,从明州定海(今宁波镇海)出发,出海前他们到招宝山下一小庙拜祭龙神以及海神,以祈祷一帆风顺。之后,平安航海回国。于是就到小庙还愿,奏请朝廷给小庙赐田五顷(碑上记载为四顷),并敕封庙额为“渊圣广德王庙”。到了崇宁二年,再赐额“崇圣宫”。大观四年(1110),加封“助顺〞二字,乃建风雨二神殿于左右。宣和三年,又加“显灵”二字,封风神曰“宁顺候”,雨神曰“宁济侯”。宣和五年(1123),道士乃请为“渊德观”额。到了南宋建炎四年(1130)二月十日,下圣旨封“助顺祐圣渊德显灵王”。之后庙毁于兵,到了绍兴二年重建。再之后,渊德观屡有兴废,直到光绪五年(1879)由镇海乡绅沈开祥、郑永锡再次发起重修。再后来,又经历民国八年(1919)的重修,抗战后,镇海中学也一度搬到观内办学,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镇海港建港还在里面做过办公场所,不久就被拆除。

22.jpg

  古代关于朝廷赐田于寺观历来有记载。碑文的开篇就提到“四明寺观皆置田亩,而闻名天下者,莫如阿育王寺之范的碑也。”这“阿育王寺之范的碑”即2023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中的唐碑“阿育王寺常住田碑”,记载了阿育王寺的来历及寺产田亩情况。

  碑文后续又介绍了立碑的原因:渊德观创建于宋,当时有朝廷赐予的五顷田亩,但是由于“沧桑既变,往事全非。至明之季年,观之衰替己甚,而其田已不可问,此则事深可惜也!”可见,这是因为没有碑刻流传下来的缘故,渊德观所赐田亩信息都已湮没。为此,光绪四年道观重建后,就树碑镌刻记录捐助者的姓名及田亩资金情况,以垂永久。

  关于宁波作为“海丝”港口的文献记载有不少,但是记录于碑刻的较为少见。因此,此碑对于“海丝”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浙东地区道教历史也具有一定意义。

  碑文撰写者及书丹人介绍

  据《四明画家传》记载:书丹者“郑钟麟,清咸丰(1851~1861)至民国(1912~1949)初镇海人。字晶甫。能书,以草、行入妙,时人论之有飞翔之势,具明人风味。”《四明清诗略》记载撰文人:“沈开祥,字履斋,镇海人。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