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国港口博物馆获评“第三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近年来,中国港口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依托馆藏资源及港口文化主题,强化民族文化宣传,推进文化教育与传承。在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上持续用力,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深挖潜力,打造亮点,积极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阵地作用。
依托六个固定陈列和一个临展厅,构成以“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创新之路”现代港口知识陈列、“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为主体,以港口科学探索馆、数字海洋体验馆为补充的基本陈列体系。集港口历史传承、港口知识普及、港口科技探索、水下考古知识普及、地方文化传播和休闲娱乐为一体,使博物馆成为寓教于乐的终身教育场所。平均每年接待参观者50万人次,每年提供讲解服务1200余场。
开馆以来,举办了“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等70余期临特展,受到了各民族群众的普遍好评,也极大的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面向不同层次不同民族群体打造“港博讲坛”“我与港博同成长”“流动博物馆”“探古寻幽”四大主题教育活动矩阵。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了以博物馆主题为主要内容,结合本地文化和港口文化开展“港博讲坛”系列讲座,拓展群众文化视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举办“我与港博同成长”青少年体验活动。牵手10所中小学组织“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开发“穿越千年的考古”等三门不同主题的研学课程。持续组织“流动博物馆”走进全区村、社区、企业,开展点单服务,努力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乐的良好氛围。开展“探古寻幽”活动,组织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参观北仑境内的古建筑、古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使各族群众了解北仑历史及源远流长的碶桥文化、海防战事文化和古建筑文化,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我区文物现状,参与历史文化的保护。
结合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航海日等节庆,充分利用展厅、展板、文物、设备等资源,以自助导览体验、互动展馆体验、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引进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魔墙”展示系统,支持观众和展品的数字互动。打造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在馆内开辟儿童绘本阅读区。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在线发布展览信息、社教活动、知识科普和文创产品,进一步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范围。
今后,中国港口博物馆将继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工作,再接再厉,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让更多人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