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资讯|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瓷海争锋:中日古瓷的竞争与互鉴
发布时间:2023-09-25 15:59:49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9月24日下午,第106期“港博论坛”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熊寰,为大家带来《瓷海争锋:中日古瓷的竞争与互鉴》讲座,从源头开始解析日本瓷器的制造历史、特征,以及与中国相互借鉴和相互竞争的关系等相关内容。

11.jpg

  讲座开始首先介绍了日本瓷器的历史,日本瓷器诞生于17世纪初,一般认为是1616年朝鲜陶工李参平被带到日本后在有田建窑,开始烧制瓷器,但理论上应该略早于此。之后,以九州佐贺县有田为中心,包括有田瓷器、波佐见瓷器和平户瓷器等周边瓷业在内,形成了一个大面积产瓷区,总体面貌较为统一。在江户时代,它是日本唯一长期持续生产瓷器的地区,也是日本“最大的瓷器生产基地"以及“日本制瓷业的中心”。这个产瓷区范围相当于现今的佐贺县和长崎县大部分地区。

  17世纪前半期,日本瓷器主要供应本地市场,以填补中国进口瓷器供应的不足及高价,此时的日本瓷器纹饰十分简陋,质量也不高。

  到十七世纪中叶,原本一直占领西方瓷器市场的中国,由于明清易代及清初的战乱和海禁政策,其生产的瓷器质量下降的同时,瓷器的外销出口也严重受阻,中国瓷器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运往欧洲,欧洲市场出现大量瓷器空缺。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向日本订货,让其模仿中国的风格,以填补欧洲的瓷器市场。

  当时的日本瓷器以模仿景德镇风格为主,质量水平已与中国不相上下。讲座通过各时期中日瓷器的图片对比,形象地向观众讲解两国瓷器风格的变迁。到1659年始,日本瓷器进入大规模的外销阶段。17世纪下半叶,日本不仅出现著名的柿右卫门瓷器和金襕手风格瓷器,总体风格也开始向平面装饰化转变,这种风格受到了西方市场的欢迎,以日本佐贺的伊万里港为名,称为伊万里瓷。

22.jpg

  17世纪中晚期到18世纪,中国政局趋于稳定,瓷器制造和瓷器贸易开始恢复,并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中国模仿当时欧洲喜爱的日本伊万里风格,烧制中国伊万里风格瓷器用于出口,质量高于日本并价格更低,因此迅速抢回了原有的市场。18世纪中叶以后,日本瓷器逐渐退出了国际市场,中国瓷器出口则进入了鼎盛时期。

  纵观中日瓷器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史,从演变趋势看,中日瓷器竞市从日本在国际市场占优势,至中国后来居上,再到中国独占鳌头日本黯然退出国际市场;从出口数量上看,日本也远不如中国。究其原因是因为总体上日本瓷器存在价格高、质量差、装饰不如中国、供应量不稳定、易碎、交货慢、交货时存在欺骗行为、翻译人员赚差价、原料不足、政策不支持、技术不到位等问题。中国却基本不存在这些问题,反过来也就变成了中国瓷器的优势。

  中日古瓷国际竞市呈现出了此消彼长的态势,经过百余年的竞市,最终以中国瓷器完胜而告终。中日瓷器竞争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也是值得深思的,从这个意义上看,此论题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价值。

  在讲座的结尾,熊老师与网友就中日瓷器的审美风格的差异、中国瓷器对日本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瓷器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