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资讯|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程旭老师讲述人物类博物馆故居纪念馆改扩建与开发模式
发布时间:2022-11-22 14:22:27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人物类纪念馆近些年在我国各地越来越受到重视,地方名人是地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以他们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各地区博物馆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但如何把这类博物馆做好、做亲民却一直是一大难题。由此,这一期的“港博论坛”我们特别邀请了首都博物馆陈列艺术部原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博物馆学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程旭副研究员为大家分享有关人物类博物馆故居纪念馆的改扩建与开发模式的案例,看看我们能够从西方借鉴到什么。

11.jpg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西方名人故居纪念馆改扩建与城市语言;西方名人故居纪念馆陈列规划系统设计;西方名人类纪念馆的发展趋势。程旭老师给出了许多西方名人故居纪念馆的经典案例,如以“图书馆”为载体的美国总统纪念馆、美国911纪念馆、德国柏林犹太人纪念馆、英国莎翁故居纪念馆、法国巴黎居里博物馆改陈项目、日本野口英世纪念馆、漱石山房纪念馆、韩国安重根义士纪念馆等,结合以往建设国内名人故居纪念馆,如钱学森图书馆、张之洞纪念馆、李叔同纪念馆、隆平水稻博物馆、郭沬若纪念馆在内的8家名人故居项目、威海一战华工纪念馆等的经验,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人物类纪念馆陈列艺术是博物馆陈列语言中最为直观、最为人性、最为生动、最为原生态的城市记忆活化档案。研究借鉴西方名人故居和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艺术语言是城市博物馆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学术与实践课题。应该借鉴其建筑环境规划与展览环境创意、艺术品与文创理念,针对我国当下的问题具体分析,探索新的设计思维方法。

  西方改扩建的基本思路定位在故居?城市?遗产?现在的复合功能之上,城市肌理是城市规划和社区形成的地方文化特色。我们需要学会重组资源,深挖富矿,传播故事,盘活库存。要注意到城市中的遗产、遗址、遗存不可改变,要发扬光大遗产价值,对接遗产的民族情怀。

22.jpg

  名人故居和人物类纪念馆的系统化设计不仅与城市维度的遗产资源共生共存,还有一种文化坐标指引的作用,是解决城市文旅观光的最基层根脉,也是活化本地区学生教育的课堂,同时为城市公共空间开放的形态多样化和满足不同需求创造了条件。

  西方名人博物馆改扩建就是在城市记忆的基础上展开的城市新型文化创造。其创作力在博物馆应用中可以覆盖到各个层面,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等。

  总而言之,没有名人故居的城市缺少活性生命力。用城市名人遗产可以构建城市精神和城市信仰,唤醒城市记忆,使城市居民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建设人物类博物馆故居纪念馆时,应尽力保持尊重城市文脉、时代的、真实的、原汁原味的视觉效果,突出名人故居的原生态风貌。挖掘人物内涵,注重气氛营造,特别是整体环境控制,将细节设计,通过对名人作品和生平的真实再现,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讲座最后的问答环节,程旭主任再次强调了名人故居纪念馆并不是通过高档装修就可以解决本质问题,需要深度发掘,从人物思想的维度展开设计,而不是通过表象的符号。当你离开家乡,还能想起自己家乡的人和事物,并引发骄傲,这就是打造名人故居文化品牌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