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名城宁波,“东濒大海、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既是有着千年文脉传承积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勇立潮头、开放开发、创业创新的活力之城。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方面也同样进展显著。2014年10月16日,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在水秀山青、景致秀丽的北仑区春晓滨海新城洋沙山麓、明月湖畔建成开放。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港口为题材的大型专题博物馆,而宁波也有了第一家“国字号”博物馆,有了诠释港口城市特质的全新文化载体。
时光荏苒,转瞬间迎来了开馆五周年的日子。回望五年光阴,中国港口博物馆秉承文化惠民之原则,坚守上下联动之意旨,争取社会各界之支持,牢记建馆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在展览、教育、学术、收藏和开放服务等诸多方面不断创新,努力攀高,已成为宁波靓丽的文化符号、城市名片和交流窗口。
一、原点·初心使命
在中华民族从农耕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历程中,港口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是从港口扬帆远航的中国人,书写了世界海洋文明浓墨重彩的篇章。宁波其本身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发展的地位,都堪称中国港口的经典个例,是一个浓缩的“中国港口”。建设一个与宁波城市特色相契合的港口专题博物馆,对于传承海洋文化,传播海洋文明,对于讲好港口和海洋的故事,进而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推动中国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历史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5月,北仑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港口专题博物馆的设想;2009年3月,建设港口博物馆的构想被正式论证通过,筹建工作启动;2010年7月13日,确定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与中国港口博物馆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7月29日,项目正式奠基。此后,一个为创建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构建城市重要文化平台而组建的工作团队正式运转起来。无论是决策者和顶层设计者,还是穿梭在脚手架间的建设者;无论是奔波于各地的文物征集者,还是前后修订12轮的大纲编撰者,以及众多的文献资料整理者、后勤保障者……每个人带着对港城蓝图的憧憬、对文博事业的热爱,开始为着同一个梦想,夜以继日,风雨兼程。
中国港口博物馆取“港口”为立意之本,又适逢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时代倡议的提出,这是一个颇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选题。作为专题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高度关注展览的主题性。在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展示区域中,设置了“中国港口历史陈列”“现代港口知识陈列”“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和“港口科学探索馆”“数字海洋体验馆”等六个常设陈列和展区。希望能承载“港通天下”的文化内涵,为国内外研究中国港口历史、探求港口未来的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参观者了解中国港口发展历程、掌握港口知识提供深入学习环境;为广大青少年科学感知港口的发展、培育对港口的兴趣提供直观形象和互动氛围;为海洋文明和港口文化的传播与提升提供全面展示、深度研究空间。
2014年10月16日,中国港口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筹建的结束,更是一个开始,是开辟和开创的进行时。而在筹建过程中各方的无私之助,有容乃大的胸怀也已融入今日港博人的记忆和血脉。如今,矗立在洋沙山麓、明月湖畔,由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设计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建筑造型取意鹦鹉螺,远远看着似帆似翅,也似一双仰望星空的眼睛,望见的是古今,通达的是天下。
二、担当·匠心而为
博物馆的根本目的是吸引社会大众来参观、来接受教育,传承文明。开馆五年间,中国港口博物馆践行“参与式”博物馆发展理念,五年间接待观众256.6万人次,讲解服务5180场,官方网站浏览量126万余次,已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文化中枢,已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城市客厅。
为保持博物馆的持久吸引力,港博人在五年间举办了43期优秀展览。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向东是大海”特展集中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巅峰期明朝对外交往的珍贵文物和最新研究成果,诠释了宁波港在港口史和航海史上的重要作用;“坚定的木刻战士”特展,还原了热爱版画艺术、心系人民的宁波籍版画艺术家和活动家邵克萍的鲜活形象;探索宁波地域史前文明的“我从远古来”特展,讲述了史前宁波人的生活故事,溯源了宁波港原始港点时期的发展;“向海而生——古罗马海港的传说”特展,通过对比两个文明古国港口的变迁路径和港口城市的演进规律,使人们对于世界文明发展的殊途同归有更深刻的认识……到港博看展已成为宁波市民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些展览的背后,凝聚了港博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极致的匠心追求。
五年间,中国港口博物馆共举办社会教育活动351场,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教育。如重归“格物致知”传统,针对青少年设计策划港博“万物启蒙”文化通识研学营,获评全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孩子们来到竹林,亲手刻上一件竹刻作品;亲往茶园,炒制泡制一杯绿茶;身处窑址旧地,打造一件属于自己的青瓷……这些探索性课程,或许比上十次文化课印象更为深刻,更重要的是这种经历和体验将重构孩子们的探知方式和文化境界。而成年观众适合参与的是文化讲座和探古寻幽式的活动,谈丝绸之路、谈珍贵文物、谈港城互动,访海防遗址、访考古遗址、访革命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播港口文化并重,中国港口博物馆如一部工具书,适合所有人翻阅。2018年10 月,中国港口博物馆服务大厅里竖立起一面十余米长的电子触摸屏,人们为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文物“魔墙”。“魔墙”里有500余件馆藏精品文物的内容,点击屏幕会回应以精美图片和文字介绍,还能提供下载和搜索功能。那些无法在展厅中展出的文物,走出库房“活”了起来。
五年间,中国港口博物馆藏品总数达到11463件,世界第一台集装箱桥吊这样颇有特质的镇馆之宝让人眼前一亮;五年间出版书籍11册、展览图录5册、馆刊17期,举办学术会议9次,“港通天下”国际港口文化论坛成为国内外重要学术平台;五年间开发22个系列、169个品项的文创产品,海上丝绸之路桌游棋成为网红爆款;五年间,与国内外329批学术团队开展交流,与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香港海事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8家国内外博物馆建立友好博物馆,成为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河海大学等六家高校教育实践基地……
三、展望·梦想蓝图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回望中国港口博物馆在曾经的滩涂泥塘上拔地而起,英朗神俊,风姿绰约,有着矢志不渝的信念。时至今日,以“国字号”的标准和定位建设运营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已先后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全省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运营管理奖,连续四年荣获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等殊荣,成为近年来宁波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博物馆为“原点”进行超级链接的可能性和以博物馆为“文化中枢”的时代使命,极大拓宽了中国港口博物馆的想象力。多方式的活动手段、多触角的功能延伸、多维度的文化空间,即给中国港口博物馆自身发展带来了原动力,更为社会提供了超出传统观念的博物馆产品。有一位年轻母亲给中国港口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留言说“港博是我日常生活的第2个家,有新的展览就来看,孩子也经常参加馆里的活动,有时还可以在博物馆听一场民谣弹唱或摄影讲座。春节里博物馆有文化庙会,儿童节博物馆有亲子PARTY,真是无所不有。当然,捧一杯咖啡在馆里四楼的图书馆呆一下午是最幸福的事。”收到这样的留言,这应该也是每一个港博人最幸福的事。
中国港口博物馆走过了精彩的五年,而未来更是任重而道远。新的时代提出新的挑战,新的挑战必将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新起点,再启航。未来,中国港口博物馆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典藏文物贯通古今,以现代科技展示成果,以丰富活动传播能量,以优质服务吸引民众,努力成为国际型、专业性的港口行业数据汇总发布中心、港口文物资料收藏研究中心和港口文化展示传播中心,成为市民共建共享的“参与式”博物馆,成为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支点。
中国港口博物馆正如它的LOGO“ 港口新一天” 表达的一样:蓝色星球的海平面上,霞光映照在港口堆场的集装箱上,港口忙碌的新一天又开始了。五彩缤纷的集装箱色块趣味组合,充满了创造性和多样性,象征着博物馆的多棱面。在港博人的眼中,方与圆的交相辉映,喻示着在一方广阔天地里,积跬步以至千里,做圆满的事。
所谓将来,皆可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