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自动化的设备产生,传统的木作匠人似乎越来越少,而那精致又艺术的榫卯技艺又被螺丝、钉子、胶带所取代,传统的木作精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1月12日,借着中国传统木作展在中国港口博物馆展出,“小小匠人搭板凳,木作咫尺感初心”的主题青少年活动就在四楼社教区展开了。
孩子们首先参观了阳光大厅的中国传统木作展,那一个个图样各异的门簪、斗拱、纹饰看的孩子们眼花缭乱。大家从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把它分享给身边的其他小伙伴,还一起跟着社教老师学习它们的寓意和用处,收获了不少木作的小知识呢。
随后社教老师播放了传统木作的灵魂——榫卯结构的小视频,介绍了榫卯结构的由来和组成。孩子们都聚精会神的学习着,争先恐后地回答社教老师的提问,仿佛已经把知识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
但在拼孔明锁的动手环节中,孩子们却遇到了难题,六个形状各不相同的长条,榫卯相接的结构,有许多种不同的可能。虽然在社教老师的教学下,孩子们都将手中的孔明锁拼了出来,但一旦拆开后,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时,似乎又无法复原了。这也许就是榫卯结构的魅力所在吧,需要你细心钻研,虽然榫卯皆可相接,但只有正确的拼接顺序,才能将它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孔明锁。
孩子们对这个孔明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希望带回家练习研究,期待下次拼孔明锁的比赛中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文化学者罗杨先生说过:“榫卯是中国传统木作行当之魂。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一凸一凹之巧,一阴一阳之妙,凝聚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粹。”希望孩子们能在这次活动之后也能多多发现生活中的木作工艺和榫卯结构,在生活中学习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