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讲坛| 我与港博同成长
“呼吸间的世界——尺八听觉工作坊”课程回顾
发布时间:2024-04-01 10:15:27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说起尺八,许多人会觉得陌生或者认为是日本的传统吹奏乐器。实则源于中国,为古代宫廷雅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唐代、宋代多次传入日本。3月31日,我们也借由管声穿越时空,感受雅乐之美。

  工坊借由南唐画家周文矩的《合乐图》说起,在画技与底蕴的双重加持下,古时的女子乐团也显得有声有色,左侧先见建鼓,后为“拍”板、箫(左筚篥右尺八)、横笛、两杖鼓、方响、筝、箜篌和琵琶左右两侧顺次对称排开,共十九人。所奏乐器种类囊括“八音”,指的是八种不同材质做成的乐器,《周礼•春官•大师》有记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其中,竹便指由竹子做成类尺八、萧、笛子一类的管乐器。

11.jpg

  而早期的管类乐器并非直接由竹做成,譬如9000年前来自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其制作材料是丹顶鹤的尺骨。丹顶鹤的骨骼极坚固、耐腐蚀。该笛已具备完整的七声音阶结构。乐器的发明与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何时开始采竹制管亦众说纷芸:其中一种说法是“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作笛”;另一说法是,于战乱年代,有人用刀剑在竹林挥舞砍断了竹,发出了声音,乐人经过便采竹制管。而管乐器的切削口的出现,我们可以从东汉马融的《长笛赋》中的“剡其上孔洞通之”窥得一二。

22.jpg

  尺八的名字也来的非常有意思,《乐书•雅部》中记载“唐制尺八,取倍黄钟九寸为律,得其正也”。其大意为,唐太宗时期,吕才制作十二支符合音律的律管,以黄钟管的长度来统称其余所有长短不同的笛子,黄钟管为九寸,倍九寸则为一尺八寸,去头去尾,即为“尺八”。而后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密集且频繁,日方多次派遣唐使者到中国,并学习一系列政治体制及文化工艺等经验,遣唐使将尺八带回了日本,如今八支唐制尺八于正仓院内印证着“唐风文化”。

  宋时,江南一代禅宗兴盛,中日文化交流亦是密集,双方以佛教文化认知为交流纽带,入宋僧渡海访问宋朝,其主要目的之一是赴五台山和天台山等佛教圣地巡礼。心地觉心是一名日本高僧,随商船在海上飘摇二月,于护国仁王寺期间遇到张参并结识。一日闲谈时张参提到先祖将《虚铎》传承至今并吹奏此曲,而后教给心地觉心,心地觉心学成后,将尺八当作一种宗教法器带回日本,创普化宗,期间曲目名称变为《虚铃》。使得尺八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让尺八拥有了历久弥新的魅力。

33.jpg

  尺八音色空灵辽阔,音域灵动纤长,在了解完尺八的历史后,许老师现场以尺八演绎曲目《大鱼》,而后进行横笛演奏《青花瓷》,并指导现场工坊参与者们尝试现场制管,体验了一把“制管修行之趣”,并尝试吹响自制管乐。

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