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精品| 捐赠展示| 藏品数据库
感受跨湖桥文化 揭开8000年独木舟神秘面纱
发布时间:2011-10-09 09:32:26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随着第二届跨湖桥文化节的盛大启幕,一系列文化盛事在萧山逐步展开。首届舟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举行开幕式,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等国家,以及国内舟船研究、遗址与考古、博物馆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100余人相聚湘湖,共同解读8000年独木舟文化的精髓。

  研讨会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园文局和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古船研制工作委员会、杭州市萧山区委宣传部、跨湖桥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执行承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荣誉理事、海军少将郑明、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刚、中国文物报社副总编曹兵武,以及萧山区领导谭勤奋、裘超、周红英、琚朝晖、方毅、汤金友等出席,中共萧山区委常委、副区长琚朝晖主持开幕式。

  中共萧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裘超在开幕式上讲话。她说,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像纽带一样把国际皮划艇马拉松邀请赛和舟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联系到了一起。舟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对进一步探索和挖掘跨湖桥独木舟的文化内涵,探讨东方远古文明与海洋的关系以及中华民族舟船史在整个人类文明中的彰显有着重大贡献,对国内外独木舟考古成果也是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黄平涛先生致辞,他指出,浙江省是我国造船业发展最快的省份, 2002年造船完工量仅有6.9万载重吨,但到2010年达到了1033.8万载重吨,8年增长约150倍,为我国建成第一造船大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距今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独木舟及相关遗迹,被专家认定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独木舟,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独木舟加工现场,对研究人类水上交通史、造船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的发现证明了中国船舶起源于独木舟,她有力地证实了中国的船舶制造业不仅当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处于领先地位。

  学术研讨会上,来自舟船、考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开展了气氛热烈的学术交流。专家们介绍了中国及浙江现已出土、有初步考古成果的独木舟、相关木桨等,并对其起源历史与发展水平、制造工具、结构特征、技术价值、对当时人类文明影响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外专家专题介绍了世界古代早期出土独木舟的起源历史,与中国古代独木舟的异同,并对世界航海交往作用与影响进行了评析。

  中国船史专家席龙飞教授提出,在跨湖桥、在中国,独木舟是用有段石锛制造的,有段石锛代表的中国海洋文明远播太平洋,影响所及不仅在我国东南沿海,对太平洋广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何志标副教授在发言中说,跨湖桥独木舟遗存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船史研究的重大空白,不仅为“独木舟在长江中下游和滨海地区形成于8000年前或更早”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证据,而且还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木板船最早出现的年代提供了新的线索。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荣誉理事、海军少将郑明在题为《跨湖桥遗址独木舟与中华海洋文明起源探讨》的发言中提出,独木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独木舟遗存是丰富而悠久的,独木舟的制造成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了独木舟,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以此可以跨越水域,开拓新的天地,促进了生产进一步发展。独木舟为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较完整的独木舟和具有造修独木舟作坊特征的遗迹,在中国是唯一的、而在世界上可能也是仅有的,年代又最为久远,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华独木舟不仅发明的早,而且应用的早,在人类江海交往的历史中,在公元前6000年吴越先人已为世界做出中华民族的特殊贡献。因此,她不但是浙江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青岛新闻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