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资讯|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中国港口博物馆、北仑博物馆、区文保所2015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5-12-28 15:30:11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中国港口博物馆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我们根据国家、省、市文物部门的工作要求,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继续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正确把握文博事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工作亮点,抓好各项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发挥文博工作在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管理、重惠民,博物馆运营水平不断提升

  (一)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2015年港口博物馆总参观人数 42万人次,讲解员讲解场次1000余场,国内外博物馆同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200余批次。接待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德国柏林马灿区区长Christian Graff、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亚洲部部长金承熙等社会政要、业内顶级学者专家10余批次。我们践行了以港口文化为主题,集展示、教育、收藏、科研、旅游、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目标定位和功能设置,在充分体现港博的国际性、专业性、互动性的同时,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多样的文化服务;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收获很多好评。此外,邵克萍艺术陈列馆、塔峙圃票证博物馆等分管运行规范,丰富了北仑区域文化内涵。

  (二)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管理运营创新。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博物馆理事会制度试点工作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其他博物馆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了博物馆理事会制度。并根据本馆的特点,设计针对性的理事组成结构,在全社会公开招募热心的优秀代表,组建成立中国港口博物馆第一届理事会,成为宁波市第一家建立理事会的国有博物馆。同时,组建成立宁波市港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服务设施和平台资源,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完善的配套服务。多渠道开发文创产品20余款,港博文化商店经营运作并逐步走上正轨。全年包括门票、租赁、制作、文创纪念品销售收入58万元。

  (三)打造品牌,不断丰富博物馆文化。全年举办了《向东是大海——纪念郑和下西洋特展》、《妙相庄严——辽宁省博物馆佛教造像精品展》、《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第九届宁波市政协系统书画作品巡回展》、《“我与体育”首届全国群众体育主题摄影展》、《首届“港博之美”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展》等9期临时展览。其中“郑和特展”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策划、设计、施工和展品组织,受到区委区政府和中国航海日活动组委会的高度肯定,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流动博物馆”先后走进春晓街道三山村、洋沙山社区、北仑职高。“港博讲坛”举办《千年文脉:宁波学术文化的源流、特征及影响》、《宁波与东亚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崛起——以宋代为中心》、《光明行旅——中国古灯的起源演变及其人文情怀》等共12期。“我与港博同成长”青少年体验活动举办 “集装箱印象”、“草长莺飞赛纸鸢”、“古法指南针”、“模拟考古”等共26期,受到青少年的普遍欢迎,形成品牌效应。其中“模拟考古”入围“2015年度全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十佳项目”推介初评名单。

  (四)广泛交流,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一年来,先后有广东省博物馆、英国诺丁汉大学考古系、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日本明治大学等近二十家著名博物馆及学术团体先后到我馆进行学术交流。与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中国海关博物馆缔结友好博物馆。先后六人次参加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野下的博物馆”学术研讨会等国内学术会议。多渠道丰富学术资源,与河海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共建教育科研与实习基地,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推动学术研究发展。港口博物馆馆刊以《中国港口杂志》增刊的形式正式出版发行,在全国学界内发出港口博物馆的声音,构建高水平学术平台。学术成果日益丰硕,出版馆刊1期,北仑文博2期。全馆共发表论文18篇,其中省级以上期刊10篇。2015年共完成三个展览的文本策划,完成《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图录和《向东是大海——纪念郑和下西洋特展》图录的编辑。

  (五)强调规范,不断完善藏品管理,完成“一普”登录。建立藏品管理制度,库房管理进入正轨,完成智能库房管理系统的调试并投入使用。近8000件文物安全迁库并科学上架。文物征集、捐献工作取得新进展。2015年接受捐赠藏品数量为168件(套),新征集文物250件(套)。同时,完成我区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离线登录藏品5451件,完成总量100%。

  (六)重视宣传,不断营造全民参与氛围。举办“港博之夜”开馆一周年纪念活动,其中夜宿博物馆、首届“多彩港博”少儿绘画比赛获得广泛参与和认可。举办2015宁波北仑国际集装箱艺术展、首届北仑文化集市活动,极大提升人气。开展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为主题的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月系列活动和第七个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系列活动。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新基地,定期举办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志愿者整体素质。中国博协志愿者专委会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站挂牌港博。充分重视信息宣传的重要性,《中国文物报》刊登2期专版报道,另有近百篇信息和专稿相继在《中国文物报》、《典藏》《宁波日报》等各级纸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发表刊登。继续丰富完善官方网站和数字博物馆,精心打造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荣获2015年市文博系统信息宣传先进单位。

  二、抓机遇、重基础,文物保护工作成果显著

  (一)持之以恒,“三普”成果继续巩固。北仑山文化景观、瑞庐申报第七批省级文保单位,公布瑞庐、东岙山徐桴旧居、云雩庙后大殿、陈华周家祠堂为我区第五批区级文保单位,核定公布梅山烽火台为第十七批区级文物保护点。组织开展辖区内抗战文物保护利用状况调查,补充调查大碶璎珞村、新碶永久村、柴桥后所村8座抗日碉堡。配合区规划分局完成宁波市第一批历史建筑普查,柴桥四合村和郭巨古村成功申报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霞浦霞南村张氏宗祠被核定为宁波市首批濒危历史建筑。

  (二)抓住机遇,文物修缮全力推进。指导完成白峰长沙汀庙、大碶嘉溪庙、春晓刘慈孚故居修缮。完成东岙山徐桴旧居二期原址重建设计方案和张人亚故居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协调各部门及钟观光先生家属取得故居修缮共识,工程进入招投标环节。积极引导建立浙东古建筑文化园,顺利完成包氏宗祠、苏家大屋建筑材料搬迁。协调梅山张公庙后大殿、霞浦井溪庙后大殿修缮事宜和林唐新堂楼迁移异地保护事宜。柴桥钟观光故居、春晓刘慈孚故居争取到宁波市2015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修缮补助经费70万。

  (三)夯实基础,文物管理切实加强。“四有”工作取得进展。划定上报省级文保单位小浃江碶闸群、张人亚故居和梅山盐场旧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完成 “四有”档案编制。完成区级文保单位长沙汀庙、瑞庐、东岙山徐桴旧居、云雩庙后大殿和陈华周家祠堂“两划”工作。召开全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讨论通过《区文物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调整充实责任文保员队伍,召开2015年度全区责任文保员会议,表彰优秀文保员。梅山盐场盐田旧址通过多次协调得到原址保护,梅山盐场纪念馆启动建设。开展小港广济庵保护协调、灵峰禅寺 “拘留孙佛”等摩崖石刻保护协调、金鸡山瞭台文物及周边环境整改协调。开展春节、汛期多次文保单位(点)专项安全督查,及时处理解决发现问题。及时汇总上报文物安全信息表,掌握全区文物保护状况。

  (四)多方配合,考古发掘成果显著。与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分两阶段对小港姚墅郑家湾山古墓葬组织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晋代、东吴、清代古墓葬4座,出土中完整青瓷器5件、完整金饰1件、其他文物标本20件,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和手工业发展状况补充了新的研究素材。为配合大榭开发区基本建设,搞清东岳宫遗址的分布范围、保存状况以及文化属性,配合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5年底对遗址区进行试掘,明确其良渚文化的属性,北仑区域史前文化历史发现和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三、抓作风、重学习,队伍建设有活力有实力

  (一)注重学习,防微杜渐抓作风。重视学习,全年召开多次理论学习会、民主生活会、制度解读会、业务讨论会。落实措施,开展廉政教育和作风建设,发挥纪检联络员作用,有效实施内部自查制度。严格执行省、市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落实“机关效能八项制度”,强化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制定完善财务采购、劳动纪律、文物征集、消防安全等各类管理制度。

  (二)逐步完善,科学健康建团队。今年新招聘编外工作人员6名,招聘、调任事业编制工作人员2名,目前有正式编制人员13名,编外工作人员34 名。2015年新任命副馆长2名、部室主任4名。职称方面新增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学历方面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有硕士研究生学历9名、大学本科29名。目前全馆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0.6岁,学历层次位于全系统前列,人才层级合理,人才成长机制健康有序。

  (三)创先争优,努力进取有回报。“港通天下——中国港口历史陈列”荣获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这也是我市博物馆第一次拿到此奖项。荣获2015年度开展抢救性考古与水下考古先进单位、“宁波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宁波市科普教育基地”、“宁波市国际交流示范基地”、“宁波市公众考古活动基地”、“宁波市青年文明号”、“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区文保所代表队在“薪火相传——2015年宁波市青年文物保护专业人员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铜奖。

  回顾2015年的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使港博的社会形象得到全面提升,社会关注度显著上升。这与局党委的全力支持分不开,更与每一位港博人的不懈努力分不开。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是在博物馆运行管理方面还要狠下功夫,其次在博物馆学术研究、展览策划和藏品管理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想在先、做在先,多交流、多学习、多实践,争取通过努力,使我区的文博工作走在全市第一队列,使中国港口博物馆真正成为全国一流的专题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