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博资讯| 活动预告| 通知公告
宁波北仑四顾山东周遗址到底发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11-18 11:11:50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111.jpg

    △红框为考古发掘位置

222.jpg

  △四顾山遗址发掘区周边环境

  2019年7月至2020年5月,为配合工程建设,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厦门大学、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工程沿线进行了先期抢救性考古调查和勘探。

  在工程经过的平风岭隧道两侧坡地分别发现一处汉代窑址——平风岭窑址和一处东周时期文化遗址——四顾山遗址。该遗址位于北仑区新碶街道永久村卢郑自然村西侧、平风岭隧道南侧,出土有陶器、原始瓷、青铜器和少量竹木器等。东周时期遗存丰富,保存情况较好。

333.jpg

  △四顾山遗址主发掘区航拍图

  平风岭窑址已于2019年完成发掘。而位于北仑区新碶街道永久村卢郑自然村西侧、平风岭隧道南侧的四顾山遗址,于2020年6月至10月经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发掘。总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过程中共揭露出东周至明清时期遗迹100余处,出土完整或可修复文物标本近300件。东周时期遗存丰富,文化堆积较厚,遗迹类型多样。四顾山遗址共发现并清理沉淀池1处、储泥池1处、水井1口、烧坑2座、炼炉1座、灰坑10余个,以及由排列较为有序的柱洞围合而成的房址1座和零散柱洞数十个。

444.jpg

  △沉淀池航拍图

555.jpg

  △出土原始瓷盅

  在整个四顾山遗址,最能体现东周时代特征的,要属陶瓷的部分。出土文物以陶器和原始瓷器为主,主要包括原始瓷碗、原始瓷杯、原始瓷盅、原始瓷盘、印纹硬陶罐、泥质陶豆、泥质陶盆等,也见有青铜铲、青铜箭镞、青铜鱼钩、铁锛等金属器,以及石锤、石锛等石器和少量竹木器。

666.jpg

  △出土的铜鱼钩

777.jpg

  △出土青铜箭镞

  我国的原始瓷大约出现于商代前期,它是在陶器烧制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印纹硬陶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瓷所用原料为瓷土,烧成后器表呈青黄色或酱褐色,总称原始瓷。原始瓷的创烧标志着制陶技术经历了一次质的飞跃,为后来成熟瓷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顾山遗址的特殊处在于,除了原始瓷,还发现了与制瓷活动相关的沉淀池和储泥池,相当于找到了胎土淘洗、存放的区域,为原始瓷的生产作为规模化、系列性活动补上重要一环。这一手工业遗迹,在之前吴越考古中从未发现过。

  在东周时期地层之上,还见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文化堆积,并发现少量这一时期的灰坑、灰沟、柱洞、墓葬等遗迹,表明当时这里同样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一处重要场所。

888.jpg

  △炼炉航拍图

  从以上发现来看,四顾山遗址是一处保存较好、以东周遗存为主的中小型文化遗址。发掘区内所见东周时期遗迹的功能、性质大多与制陶(瓷)、冶炼等手工业活动相关,一些排列较为规整、可能属于房址的柱洞群,不排除是工棚一类的简易建筑。

  目前,考古发掘单位已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对采样遗存进行科技检测与研究,以便为遗址性质的准确判定提供更多佐证。

999.jpg

  △考古发掘工作照

  因遗址发掘区北部更高一级台地及山坡遭受破坏殆尽,遗址北向分布范围已不可知,是否存在固定的居址类聚落或墓葬区存有疑问;在遗址发掘区南部的苗圃内,经勘探表明仍保留有约10000平方米左右的遗存,并已探明存在较大型的坑状遗迹。

10000.jpg

  △考古发掘工作照

  作为北仑乃至宁波现存不多的商周时期遗址之一,四顾山遗址值得我们给予更多关注。有关专家建议,在时机合适时将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以纳入法制化的保护轨道。

  

  回 顾

  回顾四顾山遗址的发掘,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提前发现、及时介入、紧密配合、全程参与。2017年,北仑区文保所工作人员在日常文物巡查中,发现位于孔墅岭以北,屏风岭到永久村之间种植花木田地的沟渠中有较多印纹硬陶片出现,推测此地应该有古代遗址的存在,于是收集标本登记在册。

1111.jpg

  △永久村70年代照片(四顾山遗址位于右下方)

  2019年6月,重点工程黄山路西延工程启动,文物部门发现规划道路覆盖疑似遗址区,区文保所紧急联系建设单位,在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仑区公建中心和所在村委大力帮助、支持和配合下,启动考古工作。

122.jpg

  △黄山路西延东侧红线图 蓝点为考古位置

  

  启 示

  北仑地处浙东海壖,历代志书对北仑地域的描述一般都是以王安石的《鄞县经游记》作为文首:“庆历七年(1047)十一月丁丑,余自县出,属民使浚渠川,至万灵乡之左界,宿慈福院。戊寅,升鸡山,观碶凿石,遂入育王山,宿广利寺,雨不止。辛巳,下灵岩,浮石湫之壑以望海……”。自古文人墨客及方志都认为北仑的历史是唐涂宋滩,即自宋代王安石任鄞县令筑塘建碶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乾隆《镇海县志》记载:王公塘,位于灵岩乡“二都,上达县城下过穿山郭衢。塘起于孔墅岭下,自西而东横亘以阻海潮,故老相传为宋王荆公宰鄞时所筑。

  四顾山遗址的发掘表明了早在2500年前,在更靠近大海的孔墅岭往东北三里地的四顾山下已经有了先民居住和从事手工业生产。这比王安石任鄞县令还要早上一千多年,因此王公塘的起始位置还需进一步研究,宋之前北仑的海岸线位置也需进一步考证。结合之前在北仑霞浦和大碶一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关于北仑“唐涂宋滩”的说法也只是一个对于部分区域的文学概述,并非精确的科学描述。